全红婵开启减肥特训 108 天冲刺全运会

  • 2025-07-22
  • 1

距离 2025 年粤港澳全运会开幕仅剩 108 天,18 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正经历职业生涯最严峻的挑战。省队流出的训练视频乐鱼体育官网显示,这位曾经以轻盈入水闻名的 "水花消失术" 大师,如今在完成三组成套动作后已累到喘息不止,腰间新增的 6 厘米围度和 21% 的体脂率,让她的腾空高度比巅峰期下降了 18 厘米。

一、发育关的生死时速

全红婵的困境折射出跳水运动的残酷规律:15 岁后运动员平均每年增重 2.8 公斤,腾空高度下滑 7%-12%,能突破这一关卡的选手不足四成。她的现状与前辈惊人相似 —— 腰围增加、核心力量流失、标志性的 207C 动作因腰腹控制力不足提前 0.05 秒打开,导致水花效果失控。更严峻的是,脚踝旧伤复发迫使她缺席了 5 月全国冠军赛和 7 月新加坡世锦赛,技术动作的稳定性进一步下滑。

省队教练组制定了精准的康复方案:早餐增加鸡蛋摄入,晚餐减少碳水化合物,训练后 30 分钟必须进行低强度有氧。厨房悄悄更换了全麦面包,夜训结束后新增 6 台单车供她进行恢复训练。为了控制饮食,全红婵甚至与营养师协商保留周日的杨枝甘露,最终得到了迷你份 0 卡糖椰奶冻的特殊待遇。这些细节背后,是团队对科学训练的极致追求。

二、技术重塑的毫米战争

在训练馆的技术分析室,教练组正逐帧拆解全红婵的动作录像。207C 动作打开时间早 0.05 秒的问题,暴露了腰腹力量的持续衰退。为了弥补这 0.05 秒的差距,她每天需要完成 28 组腹肌轮训练,同时进行倒立推肩、单腿平衡等针对性练习。陈艾森等前辈的经验成为宝贵财富 —— 他指导全红婵调整呼吸节奏,强调 "先吃菜后吃肉,米饭减两勺" 的饮食哲学。

全红婵开启减肥特训 108 天冲刺全运会

数据显示,全红婵目前体重 48 公斤,比东京奥运时期增加 10 公斤,这直接导致起跳高度下降 8 厘米,压水花角度延迟 0.3 秒。为了在 108 天内减掉 3 公斤脂肪同时保持肌肉量,营养师为她定制了严苛食谱:早餐仅一片全麦面包和蛋白,午餐掌心大小的鸡胸肉,晚餐以西兰花和虾为主。这种饮食控制需要极强的意志力,训练间隙她偶尔会盯着队友的零食发呆,但最终选择继续啃食鸡胸肉。

三、倒计时下的心理博弈

训练馆的倒计时牌每天都在提醒着全红婵剩余的时间。17 岁在跳台项目已接近职业生涯末期,她必须在有限窗口内完成技术转型。省队特别安排心理辅导专家介入,帮助她应对公众期待与舆论压力。训练时场馆灯光调暗,仅留一束追光打在跳台上,模拟比赛环境下的孤独感。

队友陈芋汐在社交媒体写下的 "等她回来" 四字,成为全红婵坚持的动力之一。而她与练俊杰的 "全运会之约",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。尽管面临商业活动暂停、旧伤复发等多重困境,全红婵仍保持着每天三次称重的习惯,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。她还在用磨破鞋底的旧跳台鞋训练,熟悉的触感能带给她安全感。

四、破茧重生的最后战役

全运会不仅是检验恢复成果的赛场,更是技术转型的试金石。专家团队正为她重建符合当前身型的动作动力链,甚至考虑引入陈芋汐的 5255B 新动作。这种技术革新需要时间,但倒计时的数字却在无情减少。训练池天花板上的计时器每秒都在跳动,提醒着她必须在毫米级的精度上与时间赛跑。

全红婵的困境并非个例。中国跳水队的历史记录显示,15 岁后能突破发育关的选手不足四成,王鑫等名将就因身体控制问题在黄金年龄退役。但全红婵的独特之处在于,她身后没有庞大的商业团队支持,仍领着体育局级别的工资,夜训后需自己收拾毛巾。这种朴实的环境,反而让她的坚持更具感染力。

当水花与体重计的较量进入白热化阶段,全红婵的每一次训练都在书写着体育精神的新篇章。如果她能在全运会上用新的身体找回旧的水花,这段经历注定会被载入跳水教科书;即便暂时未能突破,她在 108 天里展现出的韧性,也足以赢得所有人的敬意。在粤港澳的跳台上,那个曾经跳出满分的 "天才少女",正在用汗水重写属于自己的传奇。